生长迟缓定义为: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依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WS/T 423 )、《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 WS/T 456 ) 判断。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8%,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2 ~ 3 倍。生长迟缓影响儿童青年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出现体能下降、学习表现不佳等问题。
中医认为儿童“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全而未壮,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食欲不振、厌食、饮食积滞、挑食、偏食、节食等问题,易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儿童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需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提供保障;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的功能,直接关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肾有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因此脾胃和肾功能强弱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02食养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关科学研究文献证据, 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日常食养提出9条原则和建议。包括: 食物多样,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人因地因时食养,调理脾胃;合理烹调,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开展营养教育, 营造健康食物环境;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强化膳食评估和指导。
在上述平衡膳食原则的基础上,遵循中医食养原则。合理搭配食物,体现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传统膳食结构特点。以健脾增食为食养总则,根据不同症状,采取不同食养方法。注意食补不能太过,以防阻滞脾胃。出现兼证时,要在调理脾胃基础上兼顾他脏。
要因人制宜进行食养,针对不同证型,膳食中加入适宜的食药物质,丰富儿童青少年食谱,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要因地制宜进行食养,根据各地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中医既重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又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如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儿童青少年也应遵循春夏阳、秋冬养阴的因时调养原则。春天寒气渐退,阳气生发,应适当摄入辛温之物助阳气之生发,如葱、蒜、韭菜等。夏季阳气外越而体内阳虚,应少食生冷。秋季干燥,应 选择甘润养肺类食物,如雪梨、银耳。冬季寒冷,在温补之余,应不忘养阴,可适当食用鸭肉、猪肉等。
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
适宜的身体活动可增强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青少年,可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有助于身高增长。建议2-5岁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应达到3小时,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6-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于生长迟缓的儿童青少年,每周还应有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运动(如拔河、 跳远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身体活动时间可适当延长。 减少静坐时间,2-5岁儿童每天视屏(看电视、手机等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6-17 岁儿童青少年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同时,应倡导规律运动和食养相结合,促进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
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
充足的睡眠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良会影响睡眠,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出现身材矮小。应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2-5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应为10-13 小时,其中包括1-2小时午睡时间;6-12 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应为9 -12小时, 13-17岁儿童青少年应为8-10小时。
重视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管理,指导其正确认识体型,保持健康体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情绪性少食、限制性进食等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以合理膳食为基础,结合心理疏导、沟通交流等心理和情绪干预措施,改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
03生长迟缓判定
2-5 岁儿童年龄别身高的低于 2 个标准差数值( cm);6 ~ 17 岁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缓界值范围(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