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1、孤独症和自闭症有什么关系 ?
孤独症”和“自闭症”同为英文Autism一词的中文译名,因地区不同而造成翻译词语的不同,没有区别。“孤独症”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较多:而“自闭症”的用法在港台地区和国际上比较普遍。
2、自闭症的病因是什么 ?
“自闭症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证明基因遗传或变异或占有主导因素,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
自闭症与父母个性、文化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有必然关系吗?就发生原因而言,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断定有必然联系。20世纪60-70年代有“冰箱母亲”的说法,把自闭症归咎于父母教养不当,后来被主流论点否定了。就发生率而言,目前趋势走高,有认为这可能与父母知识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者能较早识别儿童的问题并能及时求医有关,而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条件并无必然的联系。
3、自闭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吗?
弱智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发展均比一般人迟缓,但发展的次序则基本保持正常。弱智儿童的智商有可测性,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成正比。很多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有些甚至是智力超常。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性极弱,在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上常表现得远远不如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能准确测量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4、自闭症与语言发育障碍有什么不同 ?
自闭症孩子与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在感知反应上无异常,与人和物的相处方式正常。能努力地用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有兴趣参与想象性的游戏或活动。自闭症儿童常表现出严重的沟通障碍,对外界不适应、不介入,更难以参与集体、想象性的游戏和活动,对活动的规则较易忽视和不理解,对活动的结果显得不在乎、无兴趣,游离于群体之外。
5、自闭症与注意障碍多动障碍的区别是什么?
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动作刻板古怪等表现症状,有时被误认为是多动症。但通过以下几点比较,应不难鉴别。首先,自闭症的症状显现较早;其次,自闭症儿童缺乏情感交往,喜欢独处,不合群,对非生物的东西(玩具、书本等)有特殊依恋;语言呆板、不清甚至不会说话,动作刻板离奇,有些对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常常不会跟随教导者的指示去关注事物,让人觉得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却常常对某些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十分的专注,称为过度选择性的注意力。这些特征和多动症有较大区别。但大量自闭症儿童也同时患有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
6、自闭症就是性格孤僻吗 ?
研究表明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不是单纯心理方面的障碍。
7、自闭症是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
这种理论早已被推翻而且没有任何依据,事实上,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发展障碍,不是父母教养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8、自闭症儿童就是认知能力低下,很难教会吗 ?
自闭症儿童不仅跟一般儿童一样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最终融入社会。教育是一种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和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瓶瓶罐罐电扇空调等非玩具类的物品有特殊的嗜好等。
9、自闭症儿童长大就没事了吗 ?
有些人认为孩子长大了自闭症自然就消失了,如果是出于心理安慰尚可以理解,如果是出于专业判断则是不负责任。观望和等待只会使你失去为孩子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的宝贵时间。
10、自闭症儿童没有情感吗 ?
“自闭症的孩子不是没有情感,只是外界的事情不容易打动他们,并且他们不善于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对家长。
11、头胎生出自闭症,二胎也可能是自闭症吗?
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如果想继续要孩子,二胎自闭症的可能性会比其他的家庭风险大。这个几率大约是5%~15%。
12、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吗 ?
据医学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中仅有低于10%的智力水平超常,大量儿童的智力水平都要略低于正常孩子。因而,将自闭症儿童看成是一个天才的家长,应该注意,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提升缺失的技能。
13、自闭症的筛查方法是什么?
典型自闭症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目前在我国自闭症误诊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对自闭症缺乏认识;众多家庭存在着“孩子大些语言就会好”的观点。因此对于23岁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如果合并非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均应该考虑自闭症的可能。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儿童行为观察和自闭症诊断量表的评定。
14、如何确定孩子患有自闭症呢?
首先,当发现您的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时,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般是由儿童精神科/儿童发育行为科的医生进行诊断。有位美国精神科医生曾说过:“如果您的孩子在说话方面比别的孩子弱,首先怀疑他是否可能有自闭症。”由于在自闭症的发病部位及致病因素方面还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及有效的检测工具,因此诊断的依据不是化验或仪器检测结果,而是根据幼儿异常的外在行为表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世界曾有近四十种诊断标准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两种标准体系逐步赢得了各国普遍的认可,它们是DSM和ICD。